主题教育应知应会知识点

发布者:梅景全发布时间:2023-06-02浏览次数:3043


1、主题教育的名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2、主题教育开展时间: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从20234月开始,到20238月基本结束;第二批从20239月开始,到20241月基本结束。省委教育工委参加第一批主题教育。

3、主题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5、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64种必读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

74种选读材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

8、工作安排: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9、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

10、“三问”:过去学得怎么样、现在干得怎么样、将来打算怎么办。

11、解决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6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2、动员会议召开时间:中央(43日);省委(411日);省委教育工委(418日)

13、学习重点(“六学”):(1)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2)《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书目。(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5)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6)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侧重地进行研读,突出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掌握。

148个研讨专题:(1)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求突破。(2)实现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闯新路。(3)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当先锋。(4)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走在前。(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样板。(6)推动乡村振兴作示范。(7)保障改善民生下功夫。(8)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停步。

15、专题党课“四个讲清楚”:(1)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2)讲清楚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3)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要求。(4)讲清楚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打算。

166种调研:(1)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2)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3)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4)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5)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6)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

17、调查研究的 6 个步骤:提高认识、制定方案、开展调研、深化研究、解决问题、督查回访。

18、开展主题教育,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推动全党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9、“两个确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20、“四个意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1、“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2、“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23、“政治三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4、开展主题教育,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5、开展主题教育,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与人民同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27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8、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29、中央发出的学习通知指出,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30、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3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3、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34、“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3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内容“六个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36、“两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37、“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9、“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40、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41、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具体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2、新时代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4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44、“十个明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45、“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46、“十三个方面成就”: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47、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48、安徽“三化”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49、安徽“三大战略”: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0、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51、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52、两个坚持、两个更大: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53、三地一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54、五个安徽:加快建设创新安徽、共进安徽、美丽安徽、开放安徽、幸福安徽。

5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